<pre id="2n9xo"><menuitem id="2n9xo"></menuitem></pre>

  1. 新聞
    新聞您當前的位置:官方網站 > 資訊中心 > 新聞 >
    精神是青海最寶貴的財富

    更新時間:2021-10-18 作者:admin 點擊:

    精神是青海最寶貴的財富——新青海精神述評(上)

    2021-10-18 10:27:05 青海日報   莫昌偉 楊曉燕 程曉英

    1.jpg

    筑路工人用鐵錘和鋼釬打通道路。

    2.jpg

    221基地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工人開展聯合技術。

    3.jpg

    勇于拼搏、吃苦奉獻的鉆井隊伍。

    4.jpg

    牧民喜迎青藏公路上開來的汽車。

    5.jpg

    尕布龍在河南縣工作期間與牧民在一起。

    6.jpg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省委黨史研究室供圖)

    高寒缺氧的青海高原,自古以來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想要在這里干事創業更是難上加難。

    回望青海的發展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各族干部群眾扎根高原大地、努力拼搏奉獻,讓昔日貧窮落后的青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不斷奮斗過程中形成的“登高望遠、自信開放、團結奉獻、不懈奮斗”新青海精神,成為了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重要力量源泉。

    如江河匯入大海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從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始終是偉大事業孕育了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了偉大事業。

    青海精神的孕育,可以從長征精神和西路軍精神開始追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子木達溝口巖石上留下了“北上響應全國抗日反蔣斗爭!”的標語;西路軍將士在祁連山區浴血奮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以堅持革命、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這些都為青海埋下了革命精神的種子。

    此后,青海各族人民在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不斷塑造了許多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特征、具有地域特點的精神品格。“兩彈一星”精神、開路精神、青藏高原精神、玉樹抗震救災精神、柴達木精神、尕布龍赤子精神、可可西里堅守精神……這些誕生于青海的偉大精神,支撐著青海各族干部群眾與惡劣自然條件作斗爭,努力改變青海貧窮落后的舊面貌。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威懾、核訛詐、核壟斷,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聚集到金銀灘草原221基地,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下,成功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孕育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將軍率領兩千多名筑路軍民,僅用7個月零4天,在人類“生命禁區”“世界屋脊”上,一錘一鍬鑿出了被世人稱為“天路”的青藏公路,創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書寫了“不畏艱苦、迎難而上”的開路精神。

    “牧民省長”尕布龍始終保持一顆為黨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手握重權不謀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群眾。退休后依然初心不改,帶領干部群眾綠化荒山,把畢生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形成了“對黨忠誠、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尕布龍赤子精神。

    2010年4月14日,玉樹突發7.1級強烈地震后,全國各族人民、各方援建大軍與玉樹同胞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救治生命,集中力量增援災后重建,兌現了“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莊嚴承諾,形成了“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

    ……

    浩然天地間,一座座精神豐碑,一個個鮮活典范,令人自豪和敬仰。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就如同江河匯入大海般豐富發展了青海精神的內涵。

    如山峰聳立高原

    青海既是海拔高地,更是精神高地。隨著時代發展需要,結合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青海精神也在不斷注入新內容,做出新概括。

    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四個扎扎實實”的重大要求;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提出了“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重要指示,為新青海精神的誕生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思想養料。

    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建設新青海,要有新精神。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四個扎扎實實”“三個最大”重大要求,在新時代新起點奮力建設新青海的背景下,2018年7月23日,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召開,全會作出了“一優兩高”的戰略部署,提出了“登高望遠、自信開放、團結奉獻、不懈奮斗”的新青海精神。

    全會對新青海精神進行了科學定義,“這個新精神,就是站在昆侖之巔、守望全國和世界的登高望遠精神,就是交往交流交融、不斷融入全國和世界發展格局的自信開放精神,就是維護民族團結、保護綠水青山、造福全國和世界的團結奉獻精神,就是把握新時代新要求、激勵新擔當新作為的不懈奮斗精神。”

    全會指出,新時代新青海,就要有登高望遠、自信開放、團結奉獻、不懈奮斗的“新精神”,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放大“新精神”的內涵和外延,讓“新精神”成為全省人民的共識,讓“新精神”激勵我們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新青海精神是建設新青海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支撐,是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設實踐中迸發出的意志力量,充分體現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獨特氣質和崇高品質。省委對新青海精神的科學提煉和概括,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不斷開創新青海建設新局面具有重要時代意義。

    如樹木繁茂生長

    一個地方有了自己獨特的精神,才能在發展中脫穎而出。綿延不衰的地域精神,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支點。新青海精神就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發展進步強烈愿望的生動寫照。

    登高望遠是新青海精神的靈魂,自信開放是新青海精神的主題,團結奉獻是新青海精神的核心,不懈奮斗是新青海精神的品格。

    登高望遠體現了青海各族人民的價值追求、大局意識和不甘落后、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自信開放體現了青海各族人民不斷解放思想、擴大開放、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姿態;團結奉獻體現了青海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而匯聚力量的大團結;不懈奮斗體現了青海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設征途中頑強拼搏、扎實苦干的高尚品質,是青海人民建設美麗家園的崇高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只有登高望遠才能宏志自立,只有自信開放才能更好地改革創新,只有團結奉獻才能共筑偉業,只有不懈奮斗才能創造新的輝煌。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立足于“三個最大”的省情定位,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建設“五個示范省”,打造“高地”建設“四地”,更好滿足青海人民對更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更需要努力踐行新青海精神。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奮進,精神砥礪前行。新青海精神必將在新青海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抽枝發芽、枝繁葉茂,最終繁茂成林,激勵一代代青海兒女攻堅克難、奮勇向前,把一個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青海展現在世人面前。


    官方微信

    青海農業機械化集團有限公司

    座機:0971-8455722

    傳真:0971-8455722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祁連路423號青農集團

    版權歸青農集團所有 青ICP備15000764號